近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2025 年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单,南京金燕路保障房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工程等 134 个项目入选,覆盖全省 10 个设区市,其中苏州以 70 个项目位居榜首。此次试点聚焦建筑产业互联网、智能施工管理等五大领域,而程象科技的智慧工地软硬件解决方案已在多个试点项目落地,成为政策落地的 “技术抓手”。
江苏省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末重大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占比需达 50%,培育 30 家以上智能建造企业。在无锡梁溪区某试点工地,程象科技的 AI 全景巡检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路线巡逻,360 度全景影像实时捕捉施工场景,通过 AI 算法精准识别未戴安全帽、裸土未覆盖等 20 余种违规行为,识别准确率超 98%,一旦发现隐患立即联动现场音箱报警,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以前靠人工巡检,一个片区要 2 小时,现在机器人全天候值守,隐患响应速度提升了 60%。” 项目安全总监介绍。
在人员管理环节,程象科技的 M8D 人脸识别一体机与智慧工地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工人实名制考勤、岗前培训、健康监测 “一站式” 管理。徐州光伏二期项目作为省级智慧工地典型案例,通过该设备完成每日近千名工人的精准考勤,并联动程象 AI 培考机开展定制化安全教育 —— 工人通过 VR 行走平台模拟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场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项目事故率较传统管理模式下降 30% 以上。这种 “设备 + 平台 + 内容” 的模式,正契合江苏推动 “建筑机器人 + 产业工人” 新型用工模式的政策导向。
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成为智能建造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苏州某保障房试点项目,程象科技的一体式扬尘监测设备实时追踪 PM2.5、噪声等数据,当扬尘浓度超标时,系统自动启动围挡喷淋系统与除尘雾炮机,实现 “监测 - 响应 - 治理” 闭环。项目数据显示,该系统使施工扬尘排放量减少 40%,用水量降低 25%,符合江苏省 “绿色 + 智慧” 工地建设要求。
针对大型设备安全管控痛点,程象科技的塔吊钢丝绳监测系统与激光定位引导系统已在南通轨道交通试点项目投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塔吊载重、钢丝绳磨损等数据,通过 5G 网络传输至数字孪生平台,结合 BIM 模型实现碰撞预警与精准定位,彻底消除高空作业盲区。“以前塔吊作业全凭经验,现在有了‘智慧眼睛’,跨塔协同效率提升 30%,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项目机械管理员表示。
江苏省正着力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程象科技作为 “链核” 企业代表,其低代码 SaaS 平台已实现与南京、徐州等多地住建局监管系统的数据对接,支持设备状态、人员动态、环境数据等实时上传。目前,该平台已服务江苏超 50 个重点工程,助力企业实现 “质量、安全、成本” 三维管控升级。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试点项目为抓手,推广程象科技等企业的成熟技术方案,加快形成 “政策引导 - 技术支撑 - 产业集聚” 的发展格局,推动 “江苏建造” 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
部分内容由用户投稿或者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底部邮箱进行删除!非常感谢您的支持!